行业越来越挤,长城汽车拿什么打动用户?
新能源时代,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争先恐后地涌进这个领域,不断刷新人们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想象。而赛道越来越挤,增量市场逐渐演变成了存量之争。在市场再次洗牌的过程中,依靠堆栈产品力,标榜新能源身份就能火爆的时代已经过去,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车企要拿什么来打动用户日趋挑剔的心?
从蓝山DHT用户共创说开去 新能源时代的产品场景思考
过去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仿佛陷入了同质化陷阱,忙着“这车比那车屏幕大,那车又比这车加速强”的数值比较,各种“屏霸”和加速怪物层出不穷,但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笔者认为,属于真正的时代内核,还是要从场景思考,从体验出发。
2022年末,长城汽车魏牌推出了的最新旗舰产品——蓝山DHT- PHEV。作为一款用户深度共创的车型,蓝山DHT-PHEV在亮相之前为期两个月的过程中,可以说真正让用户参与到了产品诞生的过程。全网共有近16万人参与互动、收集到近200幅新车外观原创设计作品,在对用户的思考上,实现了相当大的产品变革,吸收并借鉴了大量实际场景的改进,针对家庭用户对经济性、大空间、更安全、更智能的高要求做了极大提升。
为什么要做这些改变?因为新能源生态与传统生态的思考起点完全相反,后者是先有产品,后有需求,而前者是先有需求,后有产品。这决定了新能源生态拥有更宽的赛道和更高的天花板,成为了家庭需求、智能化和用户共创的更好载体。
事实上,相比传统生态产品,新能源车型对以上要求有更多提升空间,那么这些改变也就更有意义。从另一款产品——哈弗二代大狗的亮相也可以窥见端倪。因为混动技术的加入,让“可城,可野,可电”的使用场景得到了更新的拓展,也不难看出长城汽车在与用户的深层沟通中,顺应新能源时代的一种产品进化和革新。
新能源不代表从新开始 焕新驱动品牌新能源化发展
把视角拉远,其实从过去两三年的进程来看,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之路走的也是可圈可点。品牌的矩阵式焕新,也为品牌新能源化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长城汽车的五大品牌的起点并不相同,但它们的焦点都指向一个——逐渐向新能源化靠拢。
首先,不得不谈作为长城“纯电血统“的代表,欧拉和沙龙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给用户带来更多关于纯电、科技、未来的想象空间。从欧拉发布伊始的“更爱女性”到现在的“男女通杀”,和沙龙“让世界变得温暖且酷”的背后,是洞察用户需求后,品牌向上的一轮又一轮进阶。
再者,是两个正在以混动之名进阶的品牌:哈弗和魏牌。作为长城汽车销量压舱石——哈弗品牌,在2022年公布了“新能源SUV专家”的全新定位,用以取代原先“全球SUV领导者”,这个更像是顺应时代的一种自我革命;而拥有摩卡DHT-PHEV、拿铁DHT-PHEV、玛奇朵DHT-PHEV的魏牌已然将DHT-PHEV化成了一个自己的专属符号。在新能源SUV领域,哈弗和魏牌正不断完善新能源产品矩阵,全面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向更新能源的品牌形象贴近。
坦克和长城皮卡也正在初步开启新能源化之门。随着坦克500PHEV和坦克300 HEV的加入,坦克品牌正在开辟一条“越野+新能源”的全新赛道。长城皮卡未来将推出HEV以及PHEV车型,也将开辟“户外+新能源“的全新赛道。两个全新赛道的开辟将为两个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带来全新的用户认知,为企业的新能源发展立下又一个的里程碑。
森林生态赋能技术快速迭代 技术是新能源产品的逻辑基底
行业里摸爬滚打的老汽车人都知道,“技术长城”是长城汽车的一个深刻烙印。
2月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再创新高,蝉联中国民营车企年度专利公开量、在华车企专利授权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四项年度冠军。
无论是品牌的焕新,还是产品的靓眼表现,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的积淀。技术的优化为产品带来更强的动力性能、更优的续航方案,也为用户带来更稳定的驾驶感受。在金字塔最宽厚的底端,快速迭代的新能源技术才是新能源产品的逻辑基底。
因为DHT混动技术的诞生,长城汽车“0焦虑智能电动”的体验才能在产品中印证;因为“无忧电池”超越行业的先进性,才让欧拉闪电猫挑战高速螺旋翻滚跌落实验成功,做实行业“极限实验第一车”。在长城汽车的技术宝库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没有坚实的技术基础,那么一切口号都是镜中花。也正好因为如此,长城汽车这个“七分做,三分说”的企业才能走得如此长远。
结语:
这个时代,技术是动力源,牢牢握住产品新能源化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命脉;品牌形象是战略的帆,用来聚焦未来发展的航道;而用户思考则是抓手,要搔到消费痛点;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在新能源时代打动用户的心。如今,长城汽车旗下五大品牌全面持续推进新能源化战略,凭借技术、产品、品牌的多元发力,长城汽车必将为用户带来新能源时代的更优解。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