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周报小米汽车第三季度亏损15亿元;福特计划在欧裁员4000人
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11月乘用车零售预计将达240万辆
11月21日晚,乘联分会发布11月销量预测数据,预计该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将达到约24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5.4%,环比上月增长6.1%,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28万辆,渗透率约53.3%。
分周来看,11月第一周,车市仍维持10月以来的高水平运行,日均零售5.67万辆,同比增长29.3%,环比下滑3.1%;第二周,车市热度不减,日均零售7.71万辆,同比上涨31.3%,环比上涨10.2%;第三周,日均零售8.14万辆,同比增长35.4%,环比增长13.5%;第四周,车市预计日均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滑10.6%,环比增长23.7%。
该机构表示,11月车市仍延续10月以来的较高景气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稳定拉动车市;各车企也开始借助“双十一“宣传以及月中广州车展提升消费者关注度,多重有利因素加持,预计11月车市热度进一步提升。
盖世点评:中国车市,再次展露爆发力。
小米汽车第三季度亏损15亿元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小米集团共实现营收925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为63亿元。
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三季度共实现营收97亿元,毛利率为17.1%,经调整净亏损为15亿元。
三季度,小米SU7系列共计交付新车39,790辆,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达67,157辆。进入四季度,小米SU7系列交付量继续攀升,至10月单月新车交付量已经成功突破了2万辆。
盖世点评:对于小米汽车而言,短期亏损实属正常,毕竟很多车企“前辈”们也还在亏着呢。
福特汽车计划在欧洲削减4000名员工
据路透社报道,11月20日,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表示,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欧洲政府对电动汽车转型的支持不足以及来自中国对手的激烈竞争,该公司计划在欧洲地区裁减约14%的员工。
福特汽车透露,此次裁员将主要集中在德国和英国,将涉及约4,000名员工,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17.4万名的2.3%。
福特汽车表示,裁员计划在2027年底前进行,当前正等待工会的讨论。该公司表示,将在德国裁减2,900名员工,在英国裁减800名员工,并将减少其德国科隆工厂的Explorer和Capri车型的产量。福特汽车在德国的裁员将集中在科隆工厂,裁员人数将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24%。
然而,德国工会表示,他们不会接受福特汽车的裁员计划,因为还有其他选择,并要求与福特汽车欧洲管理层就该公司业务的未来展开谈判。
盖世点评:又一家!裁员潮席卷欧洲汽车业。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每年削减数十亿欧元的成本
11月21日,德国《商报》援引梅赛德斯-奔驰发言人的话称,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未来几年每年削减数十亿欧元的成本。
梅赛德斯-奔驰承认汽车行业目前正面临挑战,并指出全球经济波动是一个主要因素。梅赛德斯-奔驰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保持财务实力和运营能力的唯一途径是不断提高效率。但这位发言人尚未透露具体将如何削减成本,也尚未回答有关潜在裁员的问题。
不过,梅赛德斯-奔驰曾向员工保证,一项涵盖其大部分德国员工的工作保障协议将保持不变。根据这项在该公司内部被称作“Zusi2030”的协议,该公司禁止在2029年底之前因运营原因在德国裁员。且该公司目前也向德国当地媒体重申了这项协议。
盖世点评:降本需求下欧洲汽车业上演裁员潮,奔驰“扛得住”吗?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四期项目签约启动
11月20日,据深圳发布消息,比亚迪将继续加大在深投资,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签约,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四期。
据介绍,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已引进链主企业近30家。
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零部件项目满产,二期整车项目双班生产,预计三期、四期项目建成满产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年产值超2000亿元。
盖世点评:比亚迪与深汕,互相成就。
四维图新第二总部基地在合肥正式启用
11月18日,盖世汽车获悉,11月16日,四维图新第二总部基地正式启用庆典活动在四维图新合肥大厦园区隆重举行。
据悉,四维图新第二总部基地用地18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将引入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充电平台、新一代车联网业务及智能硬件等核心业务,并设立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及位置大数据实验室,重点发力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及高精度定位三大业务板块,持续助力四维图新汽车智能化转型。
盖世点评:此举背后,四维图新意欲提速向新型Tier1转型。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