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年内最大IPO遇上台风“马鞍”,中国中免暗盘破发,千亿免税茅飞不动了
今年港股最大IPO——中国旅游集团钟勉有限公司将于明日(8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根据之前的信息,中国CNKI H股的海外上市价格为每股158.00港元,计划发售约1.03亿股h股,其中90%为国际发行,10%为公开发售,另有15%为超额配售。8月24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布IPO结果,每股158.00港元,每手100股,一手中签率100%。可见市场反应平淡。
按照发行价计算,中国CNIC在香港的募资额将达到162.74亿港元,是2022年以来港股规模最大的IPO,也是此前天齐锂业134亿港元的纪录。
然而,自中国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海外IPO的消息传出后,部分投资者担心港股低价发行可能摊薄a股股东利益,158港元/股的发行价远低于中国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a股最新股价,这也让投资者更加担忧。
截至8月24日收盘,中国PICC A股报收于189.8元/股,日跌幅1.65%。Wind终端显示,最近20天,中华保险股价累计下跌11.65%,目前市值3705.8亿元。据富途牛牛报道,8月24日,中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h股暗盘交易遭遇破发,较发行价一度下跌逾7%,最终收跌4.81%,收于150.4港元,每手亏损约760港元,不包括手续费。
值得注意的是,8月24日晚间,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天文台发出8号台风信号,其盘后交易于今晚7点40分终止。如果明天(8月25日)07:00前不取消预警,港股交易也会受到影响。
消费回流,中国免税龙头引领九大基石投资者
招股书显示,中国h股上市已引入9名基石投资者,总投资额为62.38亿港元。
9家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爱茉莉太平洋建设集团、中远海运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体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橡树资本。
基石投资者的参与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在全球旅游零售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在中国投资一家免税渠道商,与其说是看中了传统免税模式,不如说是看中了中国免税新政的红利和中国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根据穆迪达威特报告,2011年至2019年,全球免税市场迎来稳定增长,此类商品销售额从460亿美元增长至820亿美元,也形成了杜弗里、乐天、新罗三大传统免税主体的格局。
到2020年,这种情况将出现转折。新冠肺炎全球爆发,对国际旅游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2020年7月,我国海南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将海南岛免税额度从3万元/人/年提高到10万元/人/年,让境外旅游消费迅速回流。
此前,韩国关税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韩国免税商品销售额约为1204亿元,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国人在韩国的免税消费占韩国总销售额的73%。浙商证券研究报告也提到,2018年中国居民免税消费贡献占全球的41%,达到2195亿元。国人免税消费外流率高达82%。
但随着这波消费回流,海南离岛免税消费迅速崛起。据海南省商务厅、财政厅统计,2019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仅为136.1亿元。到2021年,海南离岛10家免税店总销售额将达到601.73亿元,比2020年增长84%。
中国免费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其收入从2019年的480.13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676.76亿元。2020年,中国人保还收购了海南免税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开始建设海口新海港免税城。
到2021年,仅中国海南岛的免税业务就将占全年收入的近70%,达到470.58亿元,占当年海南岛免税销售总额的78%。同年,为进一步进入海外市场布局,中国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斥资1.26亿元收购港中旅资产公司100%股权,获得外汇免税积分牌照。穆迪的报告指出,中国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旅游运营商。
免税投资龙头,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照茅台画瓢。
在9家基石投资者中,国内白酒制造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备受关注,投资额为6.22亿港元。
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香颂资本董事沈梦认为,“消费品牌免于财务投资,只是作为商业伙伴,未必真的看好免税业务。免税业务归根结底还是零售流通业务的一种。无论体量有多大,收益率仍在行业范围内,因此不是高增长高收益的投资标的”。
针对h股豁免投资一事,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也明确表示,投资是为了深度绑定中华免费,因为中华免费作为重要的渠道商,也是其拓展海外市场的平台。此前,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经营规划中提到,海外是公司加快空白市场布局的重要机遇之一。
事实上,免税渠道一直是本土高端酒企的重要出口渠道。据世代研究,2021年旅游零售市场中,酒水占总销售额的8.8%。越香越时尚的品牌虽然份额小,但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品类。
本土酒企通过免税渠道出海并不新鲜。早在2005年,贵州茅台就与全球免税渠道运营商卡慕法国合作,入驻30多个国家、60多个国际机场的300多家免税店。2017年,茅台集团与中国人保集团就拓展海外市场进行了交流。
另外,中国白酒通过免税渠道出海,一定程度上是有政策支持的。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扩大消费提升品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内商品销售区域,引导相关企业面向免税渠道开发优质特色国货,将免税店打造成为支撑国货、展示自主品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本土特色的白酒,高端白酒国内需求一直旺盛,但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作为国内大型白酒出口企业,贵州茅台2021年海外销售额达26.2亿元,仅占海外收入的2.47%。
但在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看来,渠道投入的目的不仅仅是多一个销售渠道,更是为了在渠道中获得更多的权重,体现在商品重量、陈列、销售等各个方面。“当供应商入股渠道时,渠道商会给予股东投资者更大的支持,享受渠道成长带来的收益”。
价格战中,海南免税竞争白热化。
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中国豁免反应不一;另一方面,其发展前景也受到挑战。
招股书显示,中华保险整体毛利率连年下滑,从2019年的51.1%降至2021年的32.9%;免税商品的毛利率从51.2%降至37%。2022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39.4%降至34.3%。
对此,中国自由行解释说,一方面是销售成本的增加,包括关税等相关税费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折扣和促销。尤其是2022年第一季度,为了应对疫情客流减少和临时关店,进一步加强了折扣和促销力度。
沈梦告诉时代财经记者,免税商品业务的竞争门槛主要在于牌照和商品来源。当牌照和货源都不再有优势的时候,最终,只能通过加大营销力度来保证业务收入。
时代财经发现,近年来中国免税商品市场的限制有所放松。除免税外,自2020年以来,已有三家实体获得免税许可证,多家企业正在中国申请免税许可证。此外,国际旅游零售运营商也借机布局中国免税市场。
竞争格局的变化在海南岛免税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2021年,瑞士免税巨头Dufry与海南控股合作的全球精品免税城在海口开业,会员体系全面对接。同年,海南旅投免税品有限公司与另一巨头韩国新罗合作。
此外,海南免税经营主体数量也有所增加。资料显示,2020年,海南省商务厅公布的全国免税经营主体仅有1家,离岛免税店4家。截至2021年底,海南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增至5家,离岛免税商店增至10家。
“未来,整个海南市场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王国平认为,由于海南游投资、海南发展等后来者在刚进入市场时并没有太大优势,价格战是首选策略,中国免检只能跟上。“对于中国的免检,免税渠道常见产品和品牌的毛利率会进一步下降。”
免税渠道的竞争,从产品的价格就能略知一二。时代财经注意到,海南市场的免税经营主体折扣差别不大,但大部分品牌的免税手价远低于国内专柜零售价,部分产品价格仅为专柜价的5折。
而且不同免税经营主体的价格也不一样。例如,在中国人保旗下的cdf海南免税APP中,两款100ml雅诗兰黛小棕瓶精华露的价格为1227.85元,而同款产品海旅免税小程序的价格为1284.52元,还赠送6款15ml小样;一款皮肤钥匙CPB隔离在cdf海南免税APP售价296元,海旅免税284元。
很多上市公司进入免税业务,烧钱大战难以避免。
如果说价格战导致的毛利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免税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争取免税牌照,进入免税领域,则是中国免税更令人担忧的问题。
作为免税的领头羊,中国人保一直依靠近乎垄断的免税牌照来维持行业地位。然而,时代财经了解到,除了日益拥挤的海南免税市场,更多的企业正在关注旅游零售市场。王府井就是其中之一。王府井不仅收购了海南奥特莱斯旅业100%股权,还于今年8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争取北京口岸的免税项目。
此外,安百里股份、吴尚集团、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南宁百货、友阿股份、钟白集团、BBK、东百集团、海印股份等。均表示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免税商品经营资格申请。
“理论上,新批准的牌照将冲击中国的免检市场。除了海南市场的竞争,王府井本地车牌被认为是具有潜在颠覆性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仲恺的港口和机场店铺都离市区比较远,王府井的店铺有改造的可能,而且都在市区,所以这次仲恺准备在市区增加很多免税店。”王国平认为,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急于巩固国内渠道,选择赴港融资。
根据招股书,中国保险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投资确实占了很大比重。此次在香港募集的资金约48.8%将用于巩固国内渠道,包括投资各大机场约8家免税店、其他口岸约20家免税店、应税旅游零售项目约20家免税店。
但受疫情影响,中华民族保险公司最新业绩不尽如人意。招股书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税收、毛利、营业利润均低于2021年同期,营收、毛利、营业利润下滑较第一季度更为严重。原因依然是门店关闭,上海物流和运营中断,打折促销深化,整体消费减少。
尽管疫情和竞争环境给中国自由贸易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王国平认为,中国自由贸易与其他免税业务实体相比仍有很大优势。“中国自贸的供应链支撑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渠道商,自购渠道可以保证独特产品更低的成本价和更高的毛利,而来自其他渠道的后来者在供应链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只能牺牲利润做市场”。
但他也指出:“免税的盘子还可以做大,真正的大竞争还没开始,烧钱大战难以避免。”据约斯特·沙利文介绍,中国免税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3年,中国免税销售规模将增长71%,达到1385亿元。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